热门看点

基因扩增仪百科知识

2025-03-21 09:31:12

来源: 聚幕医疗

基因扩增仪(PCR仪)百科知识

一、定义与基本原理

基因扩增仪(PCR仪)是一种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 PCR)技术,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仪器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循环,模拟DNA自然复制的条件,实现目标DNA的指数级扩增。

基本步骤:

  1. 变性(90–98℃):双链DNA解链为单链。

  2. 退火(50–65℃):引物与单链DNA互补结合。

  3. 延伸(72℃):DNA聚合酶以单链为模板合成新链。

二、主要类型

  1. 普通PCR仪

    • 功能:仅完成DNA扩增,需通过凝胶电泳检测结果。

    • 应用:克隆、基因筛查等基础实验。

  2. 实时定量PCR仪(qPCR)

    • 染料法(如SYBR Green):结合双链DNA发光。

    • 探针法(如TaqMan):特异性探针标记荧光。

    • 特点:集成荧光检测系统,实时监测扩增进程,通过荧光信号强度定量初始DNA量。

    • 类型:

    • 应用:病毒载量检测(如新冠病毒)、基因表达分析。

  3. 数字PCR仪(dPCR)

    • 原理:将样本分割为数千个微反应单元,统计阳性信号,实现绝对定量。

    • 优势:高灵敏度、抗干扰能力强,适用于低丰度靶标(如循环肿瘤DNA)。

三、仪器结构与组成

  • 温控系统:核心部件,通过帕尔贴模块实现快速升降温。

  • 热盖:防止反应液蒸发,减少冷凝。

  • 检测模块(qPCR/dPCR):荧光检测器或微流体芯片。

  • 用户界面:触摸屏或电脑软件,用于编程和数据分析。

四、工作流程

  1. 准备反应体系:DNA模板、引物、dNTPs、聚合酶、缓冲液。

  2. 设置程序:设定变性、退火、延伸的温度与时间,循环次数(通常25–40次)。

  3. 运行与检测:普通PCR需后续电泳;qPCR/dPCR实时或终末检测。

五、核心应用领域

  • 医学诊断:病原体检测(HPV、HIV)、遗传病筛查(唐氏综合征)、癌症基因突变分析。

  • 基础科研:基因克隆、表达谱研究、表观遗传学(如甲基化检测)。

  • 法医学:STR分型用于个体识别、亲子鉴定。

  • 农业与食品:转基因作物检测、食源性致病菌鉴定(如沙门氏菌)。

六、选型指南

  • 样本通量:

    • 低通量(96孔):小型实验室。

    • 高通量(384孔或芯片):临床检测中心。

  • 检测需求:

    • 定性分析:普通PCR。

    • 定量需求:qPCR(相对定量)或dPCR(绝对定量)。

  • 预算:dPCR > qPCR > 普通PCR,需考虑耗材成本(如探针费用)。

七、维护与故障处理

  • 日常维护:

    • 清洁样品槽,避免交叉污染。

    • 定期校准温度(使用外部温度探头验证)。

  • 常见问题:

    • 无扩增产物:检查引物设计、聚合酶活性。

    • 非特异性条带:优化退火温度,使用热启动酶。

    • 荧光信号异常(qPCR):检查探针降解或光路污染。

八、技术发展趋势

  1. 快速PCR:微流控技术将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(如15分钟完成扩增)。

  2. 便携化:手持式PCR仪用于现场检测(如病原体野外监测)。

  3. 多组学整合:与CRISPR结合(如SHERLOCK技术),或连接测序平台(PCR-free文库制备)。

九、注意事项

  • 防污染措施:

    • 分区域操作(试剂准备区、样品处理区、扩增区)。

    • 使用UNG酶降解残留DNA。

  • 数据解读:

    • qPCR需设置内参基因校正(如GAPDH)。

    • dPCR注意分区效率对定量结果的影响。


以上内容涵盖基因扩增仪的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及最新进展,为科研、医疗及工业用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。实际使用中需结合实验目的和操作规范,确保结果准确性。
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