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2-13 10:17:37
来源: 聚幕医疗
活检针(Biopsy Needle)是一种用于从活体组织或器官中获取样本的医疗器械,通过微创方式采集病变组织或细胞,供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(如肿瘤良恶性鉴别、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等)。其设计旨在平衡创伤最小化与样本质量优化,是现代精准医疗的关键工具之一。
分类依据 | 类型 | 特点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穿刺机制 | 细针穿刺针(FNA) | 直径小(20-25G),仅抽取细胞学样本,创伤小但样本量少。 | 甲状腺、淋巴结等浅表病变筛查 |
核心活检针(Core) | 直径较大(14-18G),带切割槽,可获取组织条,适用于病理学结构分析。 | 乳腺、肝脏、前列腺等深部病变 | |
真空辅助活检针 | 结合负压吸引,快速获取多块组织,减少穿刺次数。 | 乳腺钙化灶、肺部小结节 | |
引导方式 | 超声引导活检针 | 针体带回声标记,实时成像下精准定位。 | 肝脏、甲状腺等器官穿刺 |
CT/MRI兼容活检针 | 材质无磁性或低伪影,适用于影像导航。 | 肺部、骨骼或深部肿瘤活检 | |
特殊设计 | 弹簧击发式活检枪 | 自动弹射切割,减少操作者依赖(如Bard Magnum)。 | 前列腺、肾脏等均质组织活检 |
共轴活检针 | 外鞘针固定通道,内针多次取样,降低重复穿刺风险。 | 肺结节、骨病变等高风险区域 |
针管:中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管,尖端设计为斜面(切割)或凹槽(抓取组织)。
针芯:内芯可伸缩或旋转,辅助切割并保留组织条(如Tru-Cut针)。
手柄:人体工学设计,部分含触发装置(如活检枪)或连接负压系统(真空针)。
标记:部分针体带刻度或影像显影带(如铂铱合金标记),便于术中定位。
适应症:
肿瘤诊断:鉴别良恶性肿瘤(如乳腺肿块、肺部占位)。
感染性疾病:获取组织培养病原体(如结核、深部真菌感染)。
器官病变评估:肝纤维化分期、肾炎病理分型等。
治疗监测:化疗/放疗后肿瘤活性评估。
禁忌症:
绝对禁忌:严重凝血功能障碍(INR>1.5,血小板<50×10⁹/L)、无法配合的患者(如剧烈咳嗽)。
相对禁忌:血管丰富病变(如血管瘤)、穿刺路径存在感染或重要器官遮挡。
术前准备:
影像学定位(超声/CT/MRI),规划穿刺路径。
局部麻醉,消毒铺巾。
穿刺取样:
引导针建立通道,活检针沿路径刺入目标区域。
触发切割机制获取组织,快速退针止血。
样本处理:
组织条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,细胞涂片用于快速病理(如术中冰冻)。
术后观察:
压迫止血15-30分钟,监测生命体征(尤其胸腹部穿刺后气胸、出血风险)。
优势:
微创高效:局麻下完成,恢复快,门诊即可操作。
高诊断率:核心活检病理准确率可达90%-95%。
成本较低:相比手术活检,费用显著减少。
局限性:
采样误差:小病灶可能漏检(需多点穿刺或辅助成像)。
并发症风险:出血、感染、气胸(发生率约1%-5%)。
技术依赖性:深部或移动器官(如肺、肝)穿刺需经验丰富操作者。
常见并发症:
出血/血肿:压迫止血,必要时介入栓塞。
气胸:少量可观察,大量需胸腔闭式引流。
感染:术后预防性抗生素(如穿刺肠道旁病变)。
罕见风险:
肿瘤针道种植(发生率<0.1%):规范操作可最大限度避免。
器官损伤:如肝包膜撕裂、肠穿孔。
患者选择:评估凝血功能、心肺状态及配合度。
影像引导:推荐实时影像监控(如超声弹性成像辅助避开血管)。
样本质量:避免组织挤压或过度固定,影响病理判断。
多学科协作:复杂病例需联合影像科、病理科共同决策。
精准导航:融合AI影像识别与机器人辅助穿刺(如MRI引导机器人活检)。
分子活检:适配液体活检技术,同步获取组织与循环肿瘤DNA。
材料创新:可降解涂层减少感染风险,柔性针体提升弯曲部位到达率。
一体化设计:集成电生理监测(避免神经损伤)或射频止血功能。
总结
活检针作为疾病诊断的“金标准”工具,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平衡了微创性与诊断效能,尤其在肿瘤早期鉴别中不可替代。未来随着智能导航与多组学技术的融合,活检将更精准、安全,推动个体化医疗迈向新阶段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