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看点

超声造影诊断系统百科知识

2025-02-13 09:28:19

来源: 聚幕医疗

超声造影诊断系统

1. 定义

超声造影诊断系统(Contrast-Enhanced Ultrasound, CEUS)是一种基于超声成像技术的医学诊断工具,通过静脉注射含微气泡的超声造影剂,显著增强组织与血流信号对比度,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性。它被广泛用于评估器官病变、血流灌注及肿瘤定性分析。


2. 技术原理

  • 超声造影剂:核心成分为惰性气体(如六氟化硫)包裹的磷脂或蛋白质微泡(直径1~10微米),可随血液循环,增强超声回波信号。

  • 成像技术:利用微泡在超声声场中的非线性振动特性,通过特定成像模式(如谐波成像、脉冲反相技术)抑制组织背景信号,仅捕捉微泡信号,生成高对比度动态图像。

  • 实时动态观察:可连续显示血流灌注过程(动脉期、门脉期、延迟期),辅助判断病变性质。


3. 系统组成

  • 超声主机:配备造影专用成像模式及高灵敏度探头(通常为低频凸阵或相控阵探头)。

  • 超声造影剂:如声诺维(SonoVue)、Definity等,需按规范储存和使用。

  • 注射装置:精确控制造影剂注射速度和剂量(通常为0.5~2.4 mL)。

  • 图像分析软件:支持时间-强度曲线分析、三维重建等功能,量化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。


4. 临床应用

  • 心血管领域:评估心肌灌注、心腔血栓、血管狭窄等。

  • 肝脏疾病:鉴别局灶性病变(如肝癌、血管瘤)、监测消融治疗效果。

  • 其他器官:

    • 肾脏:鉴别肿瘤良恶性,评估肾动脉狭窄。

    • 乳腺/甲状腺:辅助区分实性结节性质。

    • 妇科:观察子宫及卵巢病变的血流特征。

  • 介入引导:实时引导穿刺活检或治疗,提高准确性。


5. 优势与局限性

  • 优势:

    • 无辐射、安全性高(造影剂过敏率<0.1%)。

    • 实时动态成像,可床边操作。

    • 分辨率高,尤其适用于微循环评估。

    • 成本低于CT/MRI造影检查。

  • 局限性:

    • 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。

    • 深部组织或气体干扰区域显像效果受限。

    • 部分造影剂未获批用于儿童或孕妇。


6. 注意事项

  • 禁忌症:严重心肺功能不全、右向左分流心脏病、已知对造影剂成分过敏者禁用。

  • 操作规范:需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速度,避免微泡破裂。

  • 不良反应:偶见短暂头痛、注射部位疼痛,极少数出现过敏反应(需备急救措施)。


7. 发展趋势

  • 靶向造影剂:结合特异性抗体或配体,实现分子影像学诊断(如炎症或肿瘤标志物检测)。

  • 人工智能(AI)辅助:通过深度学习自动分析造影图像,提升诊断标准化。

  • 三维/四维超声造影:立体化显示病灶空间结构,辅助精准治疗规划。

  • 治疗一体化:开发载药微泡,结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实现局部药物递送。


总结
超声造影诊断系统通过无创、动态的成像方式,显著拓展了传统超声的应用边界,尤其在肿瘤诊断和功能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。随着技术迭代,其精准性与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展,成为多学科诊疗的重要工具。
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